一、當企業的成功,也能改變世界
這是一個講求永續與責任的時代,企業不僅是經濟的引擎,更是社會進步的推手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早已成為全球企業的共同語言,其中「優質教育(SDG 4)」、「良好就業(SDG 8)」、「減少不平等(SDG 10)」與「夥伴關係(SDG 17)」更是最貼近企業行動的四大核心。
綠綠發芽希望工坊深信,企業若能將這些目標融入日常經營,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,也能為社會帶來深遠的正向改變。從採購、外展、志工活動到員購合作,每一次合作,都是企業實踐永續價值的具體行動,讓商業與善意共同成長。
二、SDG 4|優質教育:讓學習機會不只在教室
教育不只是書本上的學習,更是生活中的實踐。綠綠發芽希望工坊以庇護工場的形式,提供身心障礙孩子們有實際的職場訓練,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技能、建立自信。企業若能參與其中,不論是協助開設體驗課程、派員指導、定期讓小綠芽們到企業學習展售,或與工坊共同舉辦職能分享活動,都能直接回應 SDG 4「優質教育」的精神。這樣的合作不僅讓青年學會一技之長,也讓企業成為教育平權的推手。教育是一場持續的旅程,而企業參與的每一步,都是讓「學習」更具包容與延展性的關鍵。
三、SDG 8|良好就業與經濟成長:打造包容與尊嚴的職場
良好的工作不只是收入,更代表一份被尊重的價值感。綠綠發芽與多家品牌合作,如好丘貝果、向記拌醬、七見櫻堂等,共同創造讓庇護員工參與生產與包裝的就業模式。這樣的模式不僅落實 SDG 8 所倡導的「包容性成長」,也為企業帶來真實的社會影響力。企業若能選擇與庇護工場合作,在採購供應鏈中納入「社會就業單位」,便能將企業成長與社會福祉緊密連結。這樣的行動,讓經濟成長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,而是一場關於尊嚴與共享的故事。
四、SDG 10|減少不平等:讓多元成為企業的競爭力
「多元」不該只是企業文化手冊上的字眼,而是能被看見的行動。綠綠發芽的小綠芽們,從最初不敢開口,到能夠微笑著向顧客介紹產品,背後是一段段努力與陪伴的歷程。這正是 SDG 10「減少不平等」的最佳詮釋。企業若願意敞開大門,讓不同背景的人才有機會被看見與參與,不僅能培養團隊的包容性,更能在市場上展現獨特的品牌溫度。透過展售合作、員購推廣或ESG教育專案,企業的每一次選擇,都是為「平等」寫下具體的篇章。
五、SDG 17|夥伴關係:當企業與公益並肩,力量才能永續
永續的根本,是「合作」。綠綠發芽與京采希望行動共同推動的「希望發芽計畫」,正是SDG 17「夥伴關係」的最佳典範。企業不只是捐助者,而是參與者與共創者。當企業與非營利單位攜手,不僅能擴大公益效益,也能讓品牌故事更有深度。這種合作不再停留在一時的善意,而是一場長期的、雙向的成長。企業可以從最簡單的合作開始──從展售、採購、志工活動,到共同開發公益產品,讓「共好」成為企業文化的DNA。

六、結語:讓永續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
當企業願意以行動回應社會需求,就能在經營與永續之間找到最動人的平衡。綠綠發芽希望工坊相信,每一次合作,都是讓「希望發芽」的契機。從庇護就業、教育培訓到企業夥伴計畫,我們一起為社會創造更具包容的未來。若你也希望成為改變的一部分,邀請你加入我們的共好行動。
👉 企業合作方案
👉 支持公益行動

